厓门吊古四首

日日扁舟访海滨,莺花寥落度深春。 驭戎异代俱无策,汉帝繇来自有神。 荒树几行催蜀魄,怒涛千尺泣波臣。 数乘此险惭明发,只恐微丹后古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门: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 吊古:凭吊古迹,怀念古人或往事。
  • 扁舟:小船。
  • 莺花:莺鸟和花朵,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寥落:稀疏,不热闹。
  • 驭戎:驾驭外族,指对外的军事和政治策略。
  • 汉帝:指汉朝的皇帝。
  • 繇自:繇,通“由”,繇自即由来自。
  • 荒树:荒凉的树木。
  • 蜀魄:蜀地的魂魄,指杜鹃鸟,因其鸣声似“不如归去”,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怒涛:汹涌澎湃的波涛。
  • 波臣:指水中的神灵。
  • 明发:天明,这里指天亮时分。
  • 微丹:微小的红色,可能指血迹或朝霞。
  • 后古人:后来的古人,指后世的人。

翻译

每天我都乘着小船去访问海滨,莺鸟和花朵在深春时节显得稀疏而寂静。 不同时代对外族的驾驭都没有好策略,但汉朝的皇帝们总是有着神奇的力量。 荒凉的树木几行,仿佛在催促着蜀地的魂魄,汹涌的波涛在千尺高处哭泣着水中的神灵。 我多次经历这种险境,在天明时分感到惭愧,只怕我微小的红色痕迹会留在后世人的记忆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海滨的荒凉景象和深春的寂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汉朝皇帝英明神武的怀念。诗中“荒树几行催蜀魄,怒涛千尺泣波臣”运用了拟人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结尾的“数乘此险惭明发,只恐微丹后古人”则透露出诗人对自身行为和影响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其对历史和后人的责任感。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