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彦国谳狱江南

· 陈履
郭生台下草初繁,使者衔恩出帝阍。 九陌春风看握节,三吴夜月待开尊。 名驱梁苑词应富,世有于公狱不冤。 此去昼游桑梓近,为言闾巷可高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谳狱:审理案件。
  • 衔恩:怀着感恩的心情。
  • 帝阍:皇宫的大门,代指朝廷。
  • 九陌:指京城的大街。
  • 三吴:古地区名,泛指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 梁苑:指梁朝的宫苑,这里借指文学才华。
  • 于公:古代著名的法官,以公正著称。
  • 桑梓:家乡的代称。
  • 闾巷:指乡间小路,代指家乡。

翻译

在郭生台下的草刚刚茂盛之时,使者怀着感恩的心情离开了皇宫。 在京城的春风中,他手持节杖,而在三吴的夜晚,他期待着开怀畅饮。 他的名声在梁苑中因其丰富的词章而驰名,世人都相信他的审判不会有冤屈。 这次他前往江南审理案件,离他的家乡很近,他告诉乡里的人,他们的门第可以更加显赫。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履送别梁彦国去江南审理案件的作品。诗中,“郭生台下草初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寓意着新的开始。诗人通过“使者衔恩出帝阍”表达了对梁彦国的敬重和对他使命的认可。后两句则通过对春风和夜月的描绘,展现了梁彦国旅途中的风光和期待。诗的最后,通过对梁彦国公正和文学才华的赞美,以及对他家乡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对梁彦国的高度评价和美好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公正司法的崇高敬意。

陈履

明广东东莞人,字德基,原名天泽。隆庆五年进士。历知蒲圻、休宁、崇德知县,官至广西按察副使,兵备苍梧。致仕后日以吟咏为事。有《悬榻斋稿》。 ► 2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