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诗二十首许由

不能不征诛,时至天人动。 亦惟禅继穷,以开时日曚。 南巢尚有惭,牧野何倥偬。 未闻扣马言,仁孝谁相董。 吁嗟虞夏没,宇宙同昏懵。 绵绵孤竹留,郁郁西薇蓊。 首阳分寸地,独为三纲总。 东海自鹰扬,西山自巃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诛:指战争和惩罚。
  • 禅继:指帝王传位。
  • 时日曚:指时代昏暗不明。
  • 南巢: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这里可能指夏朝的末代君主桀被放逐的地方。
  • 牧野:古代地名,周武王在此击败商纣王。
  • 倥偬:匆忙,急迫。
  • 扣马言:指紧急的军事命令。
  • 仁孝:仁爱和孝顺。
  • 相董:相互监督,指导。
  • 吁嗟:叹息声。
  • 虞夏:指古代的虞朝和夏朝。
  • 昏懵:昏暗无知。
  • 孤竹:古代的一个小国,这里可能指其遗民。
  • 西薇:指西方的薇草,这里可能象征西方的文化或势力。
  • 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
  • 鹰扬:指英勇飞扬。
  • 巃嵷:山势高耸。

翻译

不能避免战争和惩罚,时机到了,天意和人事都会有所动作。 也只有通过帝王的传承,才能开启昏暗不明的时代。 南巢之地尚有愧疚,牧野之战何其匆忙。 未曾听到紧急的军事命令,仁爱和孝顺谁能相互指导。 唉,虞朝和夏朝已经消逝,宇宙间一片昏暗无知。 孤竹国的遗民绵延不绝,西方的薇草郁郁葱葱。 首阳山的一小块地方,独自成为三纲五常的总结。 东海之地英勇飞扬,西山之地山势高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象征,如“南巢”、“牧野”等,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通过对“仁孝”、“三纲”等道德观念的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德状况的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