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义帝怀王孙心

楚虽三户必亡秦,王孙自是可怜人。 牧羊始罢旋驱鹿,蜂起诸雄各附鳞。 楚后虽繇楚将立,范增奇计本从民。 已教天下群趋楚,不比扶苏独诈陈。 入关有约终如约,刘项从兹分暴仁。 四海三年尊一帝,重瞳十罪表千春。 兵皆缟素繇乡老,纪落丹青愧史臣。 董公是日迟遮说,大义当年孰共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义帝怀王孙心:楚义帝,即楚怀王熊心,秦末楚国复国后被拥立为王,后被项羽尊为义帝。
  • 楚虽三户必亡秦: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必定能灭亡秦国。
  • 王孙:指楚怀王熊心,他是楚国的王族后裔。
  • 牧羊始罢旋驱鹿:指楚怀王原本在民间牧羊,后被拥立为王,如同从牧羊转为驱鹿,象征身份的转变。
  • 蜂起诸雄各附鳞:比喻各地英雄纷纷起兵,各自依附于楚怀王。
  • 楚后虽繇楚将立:指楚怀王虽然是由楚将拥立的,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基于民众的支持。
  • 范增奇计本从民:范增是楚怀王的重要谋士,他的计策源于对民意的深刻理解。
  • 扶苏:秦始皇的长子,被赵高和李斯陷害而死。
  • 入关有约终如约:指刘邦入关中后,遵守与楚怀王的约定,不取秦国财宝。
  • 刘项从兹分暴仁:刘邦和项羽从此分别代表了暴政和仁政。
  • 四海三年尊一帝:指楚怀王被尊为帝三年,统一四海。
  • 重瞳:指项羽,传说他有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
  • 十罪:指项羽列举的秦朝的十大罪状。
  • 兵皆缟素繇乡老:指士兵们都穿着白色的丧服,由乡里的老人带领。
  • 纪落丹青愧史臣:指历史记载未能完全真实反映楚怀王的功绩,使史官感到惭愧。
  • 董公是日迟遮说:董公,指董仲舒,他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大义当年孰共伸:指当年谁能共同伸张大义。

翻译

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必定能灭亡秦国,楚怀王熊心自然是个令人同情的人物。他从牧羊的生活中被拉出来,转而成为驱鹿的王者,各地英雄纷纷起兵,各自依附于他。虽然楚怀王是由楚将拥立的,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基于民众的支持,范增的奇计也是源于对民意的深刻理解。楚怀王已经让天下人都倾向于楚国,不像扶苏那样被单独陷害于陈。刘邦入关中后,遵守与楚怀王的约定,不取秦国财宝,从此刘邦和项羽分别代表了暴政和仁政。楚怀王被尊为帝三年,统一四海,项羽列举秦朝的十大罪状,士兵们都穿着白色的丧服,由乡里的老人带领。历史记载未能完全真实反映楚怀王的功绩,使史官感到惭愧。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当年谁能共同伸张大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楚怀王熊心的描述,展现了他在秦末乱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诗中“楚虽三户必亡秦”一句,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对秦国的深刻仇恨。楚怀王从牧羊人到王者的转变,象征着楚国的复兴和民众的期望。范增的奇计和民众的支持,是楚怀王能够成为领袖的关键。诗中还提到了刘邦和项羽的不同政治取向,以及楚怀王被尊为帝的短暂辉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同情和对楚国复兴的期盼。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