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籍

学书学剑两无成,学万人敌自有名。 祖龙渡浙犹思取,白马封符始共争。 会稽拔剑先诛守,钜鹿沉船悉引兵。 岂雠宋义为新赵,独虏王离酬故荆。 遇秦九战锋谁阻,坚壁诸侯膝尽行。 上将初为人属项,雍王已立遂亡嬴。 夜击新安无遗卒,朝驰函谷肯留婴。 不辞剽悍闻当世,稍伸六国报周京。 灞上趋还天子定,江中密弑霸王倾。 自惑金言亡骨鲠,空馀高俎欲分羹。 鸿沟议割东西解,垓下重围四面声。 一曲悲歌千载恨,拔山盖世总虚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楚霸王项籍:即项羽,秦末楚国贵族,自称西楚霸王。
  • 学书学剑两无成:学习文化和武艺都没有成功。
  • 祖龙渡浙:指秦始皇渡过浙江。
  • 白马封符:指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开始。
  • 会稽拔剑:指项羽在会稽杀死秦朝官员。
  • 钜鹿沉船:指项羽在钜鹿之战中沉船破釜,表示决一死战。
  • 独虏王离:指项羽独自俘虏了秦将王离。
  • 上将初为人属项:指刘邦最初是项羽的部下。
  • 雍王已立遂亡嬴:指项羽立刘邦为雍王后,秦朝灭亡。
  • 夜击新安无遗卒:指项羽夜袭新安,不留活口。
  • 朝驰函谷肯留婴:指项羽早晨攻打函谷关,不留婴儿。
  • 不辞剽悍闻当世:不拒绝以勇猛著称于世。
  • 稍伸六国报周京:稍微伸张了六国的力量,报答了周朝的京城。
  • 灞上趋还天子定:指刘邦在灞上被项羽追击,后来天子地位确定。
  • 江中密弑霸王倾:指项羽在江中被密谋杀害,霸王地位倾覆。
  • 自惑金言亡骨鲠:自己被金钱言语迷惑,失去了刚直不阿的品质。
  • 空馀高俎欲分羹:只剩下高高的祭坛,想要分食祭品。
  • 鸿沟议割东西解:指鸿沟之约,东西分治的协议。
  • 垓下重围四面声:指垓下之战,四面楚歌。
  • 一曲悲歌千载恨:一曲悲歌,表达了千年的恨意。
  • 拔山盖世总虚生:拔山之力,盖世之功,最终都是虚幻的。

翻译

学习文化和武艺都没有成功,但学习如何对抗万人却有了名声。秦始皇渡过浙江时,项羽还在思考如何夺取天下,而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序幕则是从白马封符开始的。在会稽,项羽拔剑杀死了秦朝的官员,而在钜鹿之战中,他沉船破釜,表示决一死战。他独自俘虏了秦将王离,以报答故荆。在与秦军的九次战斗中,无人能阻挡他的锋芒,诸侯们都屈膝投降。刘邦最初是项羽的部下,当项羽立刘邦为雍王后,秦朝灭亡。夜袭新安,不留活口,早晨攻打函谷关,不留婴儿。他不拒绝以勇猛著称于世,稍微伸张了六国的力量,报答了周朝的京城。在灞上,刘邦被项羽追击,后来天子地位确定。在江中,项羽被密谋杀害,霸王地位倾覆。自己被金钱言语迷惑,失去了刚直不阿的品质,只剩下高高的祭坛,想要分食祭品。鸿沟之约,东西分治的协议,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一曲悲歌,表达了千年的恨意,拔山之力,盖世之功,最终都是虚幻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项羽一生的辉煌与悲剧,通过对其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英勇与野心。诗中“学书学剑两无成,学万人敌自有名”一句,既表达了项羽在文化与武艺上的不足,又突出了他在军事上的非凡才能。后文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如“会稽拔剑”、“钜鹿沉船”等,生动地再现了项羽的军事才能和决断力。然而,诗的结尾“一曲悲歌千载恨,拔山盖世总虚生”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最终的失败和悲剧命运,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哀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