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宵衣明主值多难,朝市相逢策治安。 止辇求言劳汉帝,诘戎立政想周官。 处囊一遂誇锥脱,投笔千人说剑寒。 六月南师今又老,何年西顾始中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宵衣:天未亮就穿衣起身,指勤于政务。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遇到,面临。
  • 多难:多灾多难。
  • 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公共场合。
  • 策治安:谋划国家的安定。
  • 止辇:停止使用辇车,指汉文帝停止使用辇车,步行求贤。
  • 求言:寻求忠言。
  • :使...劳累。
  • 汉帝:汉朝的皇帝,这里指汉文帝。
  • 诘戎:整顿军事。
  • 立政:确立政治制度。
  • :思考,设想。
  • 周官:周朝的官制。
  • 处囊: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
  • 一遂:一旦实现。
  • 誇锥脱:比喻才能显露。
  • 投笔:比喻弃文从武。
  • 千人:众多人。
  • 说剑寒:比喻谈论军事。
  • 六月:指时间。
  • 南师:指南方的军队。
  • 今又老:现在又显得衰老。
  • 何年:何时。
  • 西顾:向西看,指对西方的关注。
  • 中宽:心中感到宽慰。

翻译

天未亮就起床的贤明君主,正面临多灾多难的时期,他在朝廷和市集中寻求国家的安定之策。汉文帝曾停止使用辇车,步行求贤,劳累地寻求忠言;而我想象周朝的官制,思考如何整顿军事,确立政治制度。一旦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像锥子从囊中脱出一样显露出来;弃文从武,众多人谈论军事,却感到一丝寒意。六月时分,南方的军队现在又显得衰老,何时我们才能对西方的关注感到心中宽慰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国家多难的忧虑和对贤明君主的期望。通过对比汉文帝和周朝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和军事的深切关注。诗中“止辇求言”和“诘戎立政”体现了作者对君主应如何治国的理想化设想。末句“何年西顾始中宽”则流露出对未来的一种期盼和不安,展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