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道中憩东林寺询寺僧以远公旧事

四望苍屏尽渺然,松开忽见紫炉烟。 怪来九叠祥光出,独向东林瑞像前。 竺影难留图里迹,素沙犹自雨中研。 几回频就山僧问,谁忆当年论五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东林寺:位于庐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
  • 远公:指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慧远,他在东林寺创立了净土宗。
  • 紫炉烟:指寺庙中香炉升起的紫色烟雾,象征着宗教的神秘和庄严。
  • 九叠祥光:形容光芒灿烂,多重叠影,象征吉祥。
  • 瑞像:指寺庙中供奉的佛像,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竺影:指佛教的影像或影响。
  • 素沙:白色的沙子,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白沙道场。
  • 雨中研:在雨中研磨,可能指僧人在雨中修行或研读佛经。
  • 论五篇:可能指慧远或其他高僧的五篇重要论述。

翻译

四周望去,苍翠的山峰如同屏障,渐渐变得模糊。松树间忽然看到紫色的香炉烟雾升起。 奇怪的是,九重叠影的祥光出现,独独在东林寺的瑞像前。 佛教的影像难以在画中完全留下,白沙仍在雨中研磨。 我多次询问山中的僧人,谁还记得当年那五篇重要的论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郭之奇在庐山道中休息时,对东林寺及其历史人物慧远的追忆。诗中通过“紫炉烟”、“九叠祥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宗教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承的关切和对历史记忆的追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尊重。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