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邸抄见晋中闻喜沁原等县开立人市至父子夫妻相食又豫中南阳母子相食随奉明纶前后发御前银五万馀遣使星夜解往设法救济感叹有作四首
兽食人犹恶,民饥兽所怜。
官言终坐毙,帝念久颠连。
昃日分宫膳,飞云入灶烟。
救荒十二策,谁似主心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邸抄:古代官方的通报或记录。
- 晋中:地名,今山西省中部地区。
- 闻喜:地名,今山西省闻喜县。
- 沁原:地名,今山西省沁源县。
- 豫中:地名,今河南省中部地区。
-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 明纶:指皇帝的诏令。
- 御前银:皇帝亲自批准发放的银两。
- 昃日:斜日,指日落时分。
- 宫膳:宫中的膳食。
- 飞云:比喻快速。
- 灶烟:指厨房的炊烟,比喻日常生活的细节。
- 救荒十二策:指应对饥荒的十二项政策。
翻译
在阅读官方通报时,得知晋中地区的闻喜、沁源等县开设了人市,以至于父子、夫妻之间相互食用。又有豫中地区的南阳,母子相食的惨状。随后奉皇帝的诏令,前后发放了御前银五万余两,派遣使者星夜赶往,设法进行救济。对此深感悲痛,作诗四首。
兽类食人尚且令人厌恶,而民众饥饿时,兽类反而会感到怜悯。官方言论最终只会导致坐以待毙,而皇帝的思念却久久不能平息。日落时分,宫中的膳食被分发,而快速的消息如同飞云般进入厨房的炊烟之中。应对饥荒的十二项政策,谁能像皇帝那样心急如焚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兽类与人类在饥荒中的不同反应,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诗中,“兽食人犹恶,民饥兽所怜”一句,既表达了对人食人的极端厌恶,也暗示了兽类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形成强烈对比。后文提及皇帝的关怀与救济措施,展现了皇帝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期待与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改善民生的渴望。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玉山道中三绝 》 —— [ 明 ] 郭之奇
- 《 季秋七日过乌蛮滩谒伏波祠 》 —— [ 明 ] 郭之奇
- 《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 —— [ 明 ] 郭之奇
- 《 榕城八景环城榕色 》 —— [ 明 ] 郭之奇
- 《 过临清何洁卿民部招同赞伯署中园集 》 —— [ 明 ] 郭之奇
- 《 握中上人语录漫题三首 》 —— [ 明 ] 郭之奇
- 《 壬辰避地马鞍山治一枝未就兹春闻儆复于前址搆栖感赋十律 》 —— [ 明 ] 郭之奇
- 《 送林紫涛巡按宣大三首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