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散木韵

废垣耘得作春畦,幽客时来载黍鸡。 蜀葛细裁三尺雪,吴瓶远饷一封泥。 全家遏末封胡弟,半百高柔莱子妻。 蔬水虽贫聊自解,幸无饥苦使儿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废垣(fèi yuán):废弃的墙垣。
  • (yún):耕作。
  • 春畦(chūn qí):春天的田地。
  • 幽客(yōu kè):隐士,这里指作者自己。
  • 载黍鸡(zǎi shǔ jī):带着黍米和鸡,指简朴的生活。
  • 蜀葛(shǔ gě):四川产的葛布。
  • 三尺雪(sān chǐ xuě):形容葛布洁白如雪。
  • 吴瓶(wú píng):吴地产的瓶子。
  • (xiǎng):赠送。
  • 封泥(fēng ní):用泥封好的东西,这里指礼物。
  • 全家遏末封胡弟(quán jiā è mò fēng hú dì):全家人都像遏末、封胡这样的贤弟。
  • 半百高柔莱子妻(bàn bǎi gāo róu lái zǐ qī):五十岁的妻子像高柔、莱子这样的贤妻。
  • 蔬水(shū shuǐ):简单的蔬菜和水。
  • 自解(zì jiě):自我安慰。
  • 饥苦(jī kǔ):饥饿和困苦。

翻译

在废弃的墙垣旁耕作,将其变成春天的田地,我这隐士时常带着黍米和鸡来此。 用四川产的葛布细裁成三尺雪白的衣裳,吴地产的瓶子远道送来一封泥封的礼物。 全家人都像遏末、封胡这样的贤弟,五十岁的妻子像高柔、莱子这样的贤妻。 虽然生活简朴,只有蔬菜和水,但我自我安慰,幸好没有饥饿和困苦让孩子们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状态,通过“废垣耘得作春畦”和“蔬水虽贫聊自解”等句,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贫困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中提到的“蜀葛”、“吴瓶”等地方特产,增添了诗意的地域色彩。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家庭和睦的珍视。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