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诗

· 屠滽
见恶必远避,见善尝加恭。 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 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 此札实差谬,何谓声枌枌。 到处任播扬,有类衡与纵。 碧川居论思,如何不纳忠。 致书戒老夫,友道皆云隆。 追思昔年事,大明丽长空。 尧舜喜复出,万几任匆匆。 纳谏真如流,明良喜相逢。 荆榛委篱落,芝术收药笼。 万姓乐熙皞,四方无鞠讻。 今上初出阁,庶事元老总。 九卿集东阁,讲官索儒宗。 先求语言正,更论德学崇。 人各荐一二,不称交相攻。 老夫荐两杨,碧川川流壅。 为语带乡音,不及问学充。 因之又复荐,元老耳若聋。 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 碧川已备知,岂肯心怀凶。 同乡又相亲,度量廓有容。 维时科道官,有事忤宸衷。 一朝下缧绁,难便责保庸。 颠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 台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 日暮无人收,厥职谁与供。 越例送台部,又恐触衮龙。 天曹借中书,摄事犹宾鸿。 此举实旧规,碧川岂不聪。 书来既善道,如何报科中。 彼若击巨石,我犹履薄冻。 今复寄吴下,大伤君子风。 碧川岂为此,姻旧情雍雍。 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己功。 抑恐入铨者,邪正有不同。 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冲。 当时吕都谏,气节侪何颙。 亦尝论此辈,怀毒犹?蜂。 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躬。 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 莫道此言虚,应若丰山钟。 云衢谩委蛇,何必好怔忪。 马周三十贵,屡受唐室封。 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 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 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 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枌枌 (fén fén):形容声音和谐悦耳。
  • 衡与纵:比喻言论传播广泛,如同衡器和纵线一样无处不在。
  • 熙皞 (xī hào):形容社会和谐,人民安乐。
  • 鞠讻 (jū xiōng):指社会混乱,不安定。
  • 股肱 (gǔ gōng):比喻重要的辅佐人物。
  • 缧绁 (léi xiè):古代的刑具,比喻囚禁。
  • 重瞳 (chóng tóng):指皇帝的眼睛,比喻皇帝。
  • 衮龙 (gǔn lóng):指皇帝的龙袍,比喻皇帝。
  • 铨者 (quán zhě):指选拔官员的人。
  • ?蜂 (chán fēng):指毒蜂,比喻恶人。
  • 云衢 (yún qú):指天上的道路,比喻高位。
  • 怔忪 (zhēng zhōng):形容心神不宁。

翻译

看到恶行必定远远避开,见到善良的人常常表示尊敬。石田是一位隐士,他的诗作也很多且工整。但他评论朝政时,观点却显得不够公正。这些言论实际上有误,为何听起来却如此和谐悦耳?这些言论到处传播,就像衡器和纵线一样无处不在。碧川在朝中议论,为何不忠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写信告诫我,友情之道似乎都很崇高。回忆往昔的事情,就像大明丽日下的长空。尧舜般的君主再次出现,国家大事繁忙。君主如流水般接纳谏言,明君与良臣欢喜相逢。荆棘被丢弃在篱笆下,珍贵的草药被收入药笼。百姓们快乐和谐,四方没有混乱。当今的君主初登基,所有事务都由元老掌控。九卿聚集在东阁,讲官寻找儒学宗师。每个人都推荐一两个人,如果不合适就相互攻击。我推荐了两位杨姓人士,碧川的水流被阻塞。他们告诉我这是因为方言,不足以证明学问的充实。因此我又推荐了其他人,元老似乎耳聋。他欣然任用了石斋,众人称赞他为重要辅佐。碧川已经完全了解,岂会心怀恶意。同乡又亲近,度量宽广有容。当时科道官员,因事触怒了皇帝。一旦被囚禁,就难以责备他们的平庸。事情的始末尚未清楚,怎敢干涉皇帝的视线。台部上报民事,皇帝的旨意都已蒙受。日暮时无人收拾,职责由谁来承担。越过常规送到台部,又担心触怒皇帝。天曹借用中书,代理事务如同宾鸿。这种做法实为旧规,碧川岂会不明白。书信来往都是好话,如何回报科中。他们若击打巨石,我则如履薄冰。现在又寄到吴下,大大伤害了君子之风。碧川岂会为此,姻亲旧友情谊深厚。意必有奸邪之人,借此成就自己的功名。抑或担心进入选拔的人,邪正有所不同。有人嫌不超擢,有人怨非要冲。当时的吕都谏,气节与何颙相等。也曾谈论这类人,怀毒如?蜂。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身。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莫道此言虚,应如丰山钟。云衢漫委蛇,何必好怔忪。马周三十贵,屡受唐室封。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朝政、友情、忠诚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诗中,作者通过对石田、碧川等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公正、忠诚、友情等价值观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朝政不公、人心难测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态度。

屠滽

明浙江鄞县人,字朝宗,号丹山。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湖广,所至有政绩。累迁吏部尚书。爱惜人才,斥抑侥幸。弘治十二年,重建清宁宫成,诏许乌斯藏僧入宫庆祝。滽再疏谏止。武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掌都察院事。后以忤刘瑾,致仕。卒谥襄惠。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