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公房与公干夜谈

促膝坐僧舍,焚香对法筵。 幽人吟碧桂,居士爱青莲。 习懒中林卧,心非外道禅。 悠悠尘想绝,言义欲俱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促膝:膝盖相碰,形容亲密地坐在一起。
  • 法筵:佛教讲经说法的场所。
  • 幽人:隐士。
  •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 青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
  • 外道:佛教中指非佛教的宗教或哲学体系。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思绪遥远。
  • 尘想:世俗的思虑。

翻译

我们亲密地坐在一起,在僧人的住所里,点燃香火,面对着讲经说法的场所。隐士在碧绿的桂树下吟咏,居士则喜爱那清净的青莲花。在这片林中,我习惯了懒散的卧躺,我的心并不追随那些非佛教的禅理。长久的思绪远离了世俗的烦扰,我们谈论的义理似乎都变得玄妙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僧舍夜谈的情景,通过“促膝坐僧舍,焚香对法筵”等句,展现了他们亲密无间的交流和对佛法的虔诚。诗中“幽人吟碧桂,居士爱青莲”体现了隐士与居士的不同生活态度,而“心非外道禅”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坚定信仰。最后两句“悠悠尘想绝,言义欲俱玄”则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佛法玄妙之处的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