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过杭州船中七夕

南国秋砧起,西湖夕泛归。 桥文依鹊远,槎影入河微。 粉席连堤幕,针楼动水扉。 明朝访卜肆,定自识支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砧是捣衣石。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
  • 夕泛归:晚上乘船归来。
  • 桥文:桥上的纹饰。
  • :指七夕的鹊桥。
  • 槎影:船影。
  • 粉席:装饰华丽的席子。
  • 连堤幕:沿着堤岸排列的帷幕。
  • 针楼:指七夕节时妇女们穿针乞巧的地方。
  • 水扉:水边的门。
  • 访卜肆:访问占卜的地方。
  • 识支机:认识织女星,支机是织女星的别称。

翻译

南方的秋天,砧声响起,我乘船在西湖上夜晚归来。桥上的纹饰随着鹊桥远去,船影渐渐融入微弱的河光中。华丽的席子沿着堤岸排列,七夕的针楼在水边的门旁轻轻摇动。明天我将去访问占卜的地方,想必能认识到织女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夜晚在杭州西湖泛舟归来的情景,通过秋砧、桥文、槎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粉席连堤幕,针楼动水扉”一句,既展现了七夕节的热闹场景,又透露出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深情。结尾的“访卜肆,定自识支机”则表达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