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为靳太守作

· 陶安
仲夏梅霖少,人情苦蕴隆。 两轓专郡寄,千里念农功。 为阻新秧绿,愁看烈日红。 露香深处祷,精意上天通。 不洒泥龙水,俄飞石燕风。 悠然起肤寸,倏尔满虚空。 注地除龟坼,翻瓶滴马鬉。 火鞭驰列缺,雷斧役靊霳。 溜挂银绡阔,声腾铁骑雄。 波涛生砌上,膏乳涨田中。 插莳高低遍,沾濡草木同。 频来仍密密,欲歇尚濛濛。 芋圃添新叶,瓜畦长暗丛。 闾阎清疫疠,老稚解忧忡。 大慰云霓望,欣闻畎浍充。 壤歌浑易接,米价颇难穷。 野路收黄潦,江潮注采虹。 桔槔今不用,稼穑必全丰。 德泽流三县,休徵出寸衷。 名亭苏太守,悯雨鲁僖公。 珠玉非为贵,仓箱可待崇。 从知祈福祉,不在走祠宫。 郡舍凉阴重,溪城瑞气融。 买牛如渤海,兴学见文翁。 有此养民惠,无非报主忠。 还当挽河汉,滂沛洗兵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霖: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
  • 蕴隆:闷热。
  • 两轓:古代车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障蔽尘泥。
  • 农功:农事。
  • 露香:焚香。
  • 泥龙:泥塑的龙,古代祈雨所用。
  • 石燕:形状如燕的石块,传说遇雨即飞,雨止还化为石。
  •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比喻极小的空间。
  • 龟坼:田地干裂。
  • 马鬃:马颈上的长毛。
  • 列缺:闪电。
  • 靊霳:雷声。
  • 铁骑:披甲的战马,形容威武的骑兵。
  • 插莳:栽种。
  • 闾阎:泛指民间。
  • 畎浍:田间水沟。
  • 桔槔: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
  • 仓箱:盛粮食的器具,比喻丰收。
  • 祠宫:祭祀的宫殿。
  • 渤海:地名,指渤海郡。
  • 文翁:汉景帝时期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曾在蜀地兴办学校。

翻译

仲夏时节梅雨稀少,人们感到闷热难耐。我作为郡守,肩负着管理一方的重任,心中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农事。新秧因缺水而无法生长,烈日下更是让人忧心忡忡。我在香烟缭绕中祈祷,虔诚的心意似乎感动了上天。

没有洒下泥塑龙的雨水,却突然刮起了石燕风。云层开始聚集,很快天空便布满了乌云。雨水滋润大地,解除了田地的干裂,瓶中的水也滴落在马鬃上。闪电如同火鞭般驰骋,雷声如同斧头般震撼。雨如银绡般宽阔地挂着,声音如同铁骑奔腾般雄壮。

雨水在石阶上形成波涛,田间的水沟充满了肥沃的乳汁。田地被雨水滋润,草木都得到了沾溉。雨继续下着,时而密集,时而细雨蒙蒙。芋头田里添了新叶,瓜田里的瓜蔓也茂盛起来。民间的疫病得到了清理,老人和孩子们都解除了忧虑。

人们大大地满足了期待,田间水沟也充满了水。田野间的歌声容易接续,米价也难以估量。野外的路上积水被收走,江潮中出现了彩虹。不再需要桔槔这样的汲水工具,庄稼必定会全面丰收。

德泽流传于三县,美好的征兆出自内心。苏太守的名亭,悯雨的鲁僖公。珍珠玉石并非最贵重,丰收的粮仓才是值得崇敬的。从此知道祈求福祉,不必在祠宫中奔波。

郡守的府邸凉爽阴凉,溪城充满瑞气。像渤海郡那样买牛,像文翁那样兴办学校。有这样的养民之惠,无不体现报主之忠。还应当挽起河汉,滂沛地洗净兵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仲夏时节的旱情和郡守的祈雨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丰收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话传说,如“石燕风”、“列缺”、“靊霳”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生动性。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同时,诗歌也体现了郡守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社稷的忠诚。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陶安的高超诗艺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