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玉壶冰

凝冰在玉壶,皎洁不藏污。 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 倒倾非掌露,圆照类蠙珠。 气冷朝昏澈,明通表里符。 温寒虽异性,坚白岂殊途。 幸得齐清誉,贞心肯自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皎洁:明亮洁白,清白。
  • 藏污:隐藏污垢。
  • 中实:内部充实。
  • 提为有:提出来说是有。
  • 含光:蕴含光芒。
  • 看却无:看起来却没有。
  • 倒倾:倒出。
  • 掌露:掌中的露水。
  • 蠙珠:珍珠。
  • 朝昏澈:从早到晚都清澈。
  • 明通:明亮通透。
  • 表里符:外表和内部一致。
  • 温寒:温度的高低。
  • 坚白:坚固而洁白。
  • 殊途:不同的道路。
  • 清誉:清白的声誉。
  • 贞心:坚定不移的心志。
  • 自渝:自己改变。

翻译

玉壶中的冰凝结,明亮洁白无瑕。 内部充实,提出来说是有,蕴含光芒却看似无。 倒出时非掌中露水,圆润如珍珠般照耀。 气冷从早到晚清澈,明亮通透,外表与内部一致。 温度虽有高低,坚固与洁白却无异。 幸得清白声誉,坚定的心志不愿自我改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玉壶中的冰来比喻人的品德和心志。诗中“皎洁不藏污”形容冰的纯净无瑕,象征着人的清白无污;“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则巧妙地表达了冰的内在充实与外在的隐约之美,暗喻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谦逊。后文通过对冰的清澈、坚白特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定不移、清白自守品德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冰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坚持。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