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见。
- 先墓:祖先的墓地。
- 音容:声音和容貌,这里指对已故亲人的记忆。
- 侵:逐渐消逝。
- 世泽:家族的恩泽或影响。
- 松楸 (sōng qiū):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墓地。
- 岵屺 (hù qǐ):《诗经》中的一篇,表达孝子思母之情。
- 蓼莪 (liǎo é):《诗经》中的一篇,表达孝子思父之情。
翻译
在地下,亲人的音容犹存,但在人间,岁月已逐渐侵蚀了记忆。 年纪增长,家族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远,江水似乎也与我的泪痕一样深。 鸟雀在荒凉的村路上飞翔,松树和楸树在我久居他乡的心中。 我徒劳地吟咏着《岵屺》,最终还是放弃了吟唱《蓼莪》。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地下音容在”与“人间岁月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记忆与现实的冲突。通过“江与泪痕深”和“松楸久客心”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提到《岵屺》和《蓼莪》,暗示了作者对传统孝道的尊重和对无法尽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明代诗人区大相的诗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