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秋喜家赏月二首

· 陶益
忆昔中秋客异乡,自怜形影倍凄凉。 今宵对月庭前拜,喜见儿孙学雁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丑: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背景来确定。
  • :秋季。
  • 赏月:中秋节的传统活动,欣赏明亮的月亮。
  • :同情,这里指自我同情。
  • 形影:身体和影子,比喻孤独。
  • 凄凉:形容心情或环境孤寂冷清。
  • 今宵:今晚。
  • 对月庭前拜:在中秋夜,对着月亮在庭院前进行拜月仪式。
  • 儿孙:子孙后代。
  • 学雁行:像大雁一样排成行列,这里比喻儿孙们团结有序。

翻译

回忆起乙丑年中秋,我客居异乡,独自一人倍感凄凉。今晚,我在庭院前对着月亮拜月,心中欢喜地看到儿孙们像大雁一样有序地排列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的深情回忆和对家庭团聚的喜悦。诗中,“忆昔中秋客异乡”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也透露出独自在外的孤寂。而“今宵对月庭前拜,喜见儿孙学雁行”则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温馨场景,儿孙们团结有序,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喜悦。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家庭和团圆的珍视。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