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殷太师墓

剖心非所惮,殒志始含凄。 墓是周王表,碑犹孔圣题。 原田无牧唱,宰木有乌啼。 白日兼愁暮,高天逐恨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谒,拜访。
  • 剖心 (pōu xīn):比喻极度的忠诚或牺牲。
  • 殒志 (yǔn zhì):牺牲生命。
  • 含凄 (hán qī):含有悲伤。
  • 周王:指周朝的君王。
  • 孔圣: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原田 (yuán tián):原野上的田地。
  • 牧唱 (mù chàng):牧童的歌声。
  • 宰木 (zǎi mù):墓地旁的树木。
  • 乌啼 (wū tí):乌鸦的叫声。
  • 白日:明亮的日光。
  • 兼愁暮 (jiān chóu mù):同时带有忧愁和日暮的意味。
  • 高天:高远的天空。
  • 逐恨低 (zhú hèn dī):随着恨意而显得低沉。

翻译

我拜访殷太师的墓地,他剖心明志,不惧牺牲,直到生命的尽头才含着凄凉。 墓地是周王所立,碑文还是孔圣人所题。 原野上的田地没有牧童的歌声,墓旁的树木上只有乌鸦的啼叫。 明亮的日光中带着忧愁和日暮的色彩,高远的天空似乎也随着恨意而显得低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殷太师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殷太师忠诚牺牲精神的敬仰与哀悼。诗中“剖心非所惮,殒志始含凄”直接赞颂了殷太师的无畏与悲壮,而“墓是周王表,碑犹孔圣题”则显示了殷太师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受到的尊崇。后两句通过对墓地周围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殷太师的怀念与敬意。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