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琼岛

琼岛带天池,文明复在兹。 圣人曾慕此,君子昔居之。 气候看仍别,波涛涉不疑。 珠崖含月吐,鹏翥共云垂。 地尽南浮日,天长北望时。 因君奏海赋,彼甸更言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琼岛:指海南岛,因其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故有“琼”之美誉。
  • 带天池:形容海南岛周围的海域宽广,如同环绕着天空的池塘。
  • 文明复在兹:文明再次在此地繁荣。
  • 圣人曾慕此:古代的圣人曾经向往这里。
  • 君子昔居之:有德行的人曾经居住在这里。
  • 气候看仍别:这里的气候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 波涛涉不疑:面对汹涌的海浪,没有丝毫的疑虑。
  • 珠崖含月吐:形容海南岛的崖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鹏翥共云垂:大鹏展翅,与云彩一同垂落,形容景象壮观。
  • 地尽南浮日: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上浮现,意味着极南之地。
  • 天长北望时:向北望去,天空似乎无边无际。
  • 奏海赋:创作关于海洋的赋文。
  • 彼甸更言奇:那里的景象更加奇异。

翻译

海南岛环绕着如同天空池塘般的海域,文明再次在此地繁荣。古代的圣人曾经向往这里,有德行的人也曾居住于此。这里的气候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面对汹涌的海浪,没有丝毫的疑虑。海南岛的崖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大鹏展翅,与云彩一同垂落,景象壮观。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上浮现,向北望去,天空似乎无边无际。创作关于海洋的赋文,那里的景象更加奇异。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海南岛的独特风光和历史文明。通过描绘海南岛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点,以及历史上圣人和君子的居住,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琼岛带天池”、“珠崖含月吐”等,展现了海南岛的壮丽与神秘。结尾提到创作海洋赋文,暗示了海南岛的奇异景象值得深入探索和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