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中秋馆中对月

愁闻织女渡河津,谁闭嫦娥在月轮。 宝镜台临瑶席冷,羽衣香染桂华新。 鸿来绝塞书千里,鹊绕空庭树几巡。 遥夜玉堂秋似水,可堪盈手赠佳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寅: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庚寅年即某一个特定的年份。
  • 织女:神话传说中的天女,每年七夕渡河与牛郎相会。
  • 河津:银河的渡口,指天河。
  • 嫦娥: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因偷食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
  • 宝镜台:指月宫中的琼楼玉宇,比喻月亮。
  • 瑶席:美玉制成的席子,比喻月宫中的宝座。
  • 羽衣:神仙或道士所穿的用羽毛制成的衣服,此处指嫦娥的服饰。
  • 桂华:指月宫中的桂树所开的花,也泛指月光。
  • 鸿来绝塞:鸿雁飞来,象征着远方的消息。绝塞,指边远的塞外。
  • 鹊绕空庭:鹊鸟在空旷的庭院中飞绕,传说中七夕鹊桥相会。
  • 玉堂:指宫殿或华美的居所,此处比喻月宫。
  • 盈手:满手,形容手中握满。

翻译

忧愁地听说织女渡过银河,是谁将嫦娥囚禁在月轮之中。 宝镜般的月宫中,瑶席显得冷清,羽衣上染着新落的桂花香气。 鸿雁从遥远的边塞带来千里之外的书信,鹊鸟在空旷的庭院中绕树几圈。 长夜中的月宫如秋水般清澈,怎忍心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佳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话色彩浓厚的中秋夜景象,通过对织女、嫦娥等神话人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氛围。诗中“宝镜台临瑶席冷”等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宫的清冷与孤寂。末句“可堪盈手赠佳人”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相见的无奈与愁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独特感受。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