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望望瑶台

瑶台兮云浮,菌阁兮蕙楼。溯赤水兮负玄洲,飞仙遨兮驾苍虬。 星辰朝兮绛阙,日月环兮丹丘。孔盖兮龙斿,仙之人兮纷纷而来游。 瑶台高兮缥缈,中有人兮丹颜绿发而衣缟。翳玉芝兮?琅玕,搴若华兮刈朱草。 珠入海而为树,桂逾岭而成林。尘壒既不可久处兮,夫孰表予之遐心。 将托朱鸟以为媒,又要之以夙好。朝诣车于雁门,夕弭节于璚岛。 虎骖乘而眈眈,龙服衡而矫矫。憩落落之长松,涉涓涓之行潦。 聆仙乐于云门,抗飞旌于霞表。招虞帝于苍梧兮,宾轩后于洞庭。 戛云璈兮瑶佩,披霞帐兮曲璚。美嘉橘兮秋实,揽桂树兮冬荣。 岁逌逌其将迫,心摇摇如悬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菌阁:古代建筑的一种,形似蘑菇,常用于形容仙境中的建筑。
  • 蕙楼:用蕙草装饰的楼阁,蕙草是一种香草,常用来象征高洁。
  • 赤水:神话中的河流,象征着仙境。
  • 玄洲:神话中的仙岛。
  • 苍虬:青色的龙,虬(qiú)指有角的龙。
  • 绛阙:红色的宫阙,指天宫。
  • 丹丘:神话中的仙山。
  • 孔盖:华美的车盖。
  • 龙斿:龙旗,斿(liú)指旗子。
  • :白色的丝绸。
  • 翳玉芝:遮蔽着玉制的芝草。
  • ?琅玕:摘取美玉,琅玕(láng gān)指美玉。
  • 搴若华:拔取若木的花,若华(ruò huā)指若木的花。
  • 刈朱草:割取红色的草,朱草(zhū cǎo)指红色的草。
  • 尘壒:尘世,壒(ài)指尘埃。
  • 遐心:远大的心志。
  • 朱鸟:神话中的鸟,象征着吉祥。
  • 要之:约定。
  • 夙好:旧时的友好。
  • 弭节:停下节杖,表示停留。
  • 璚岛:神话中的岛屿,璚(qióng)指美玉。
  • 虎骖:虎形的马车。
  • 眈眈:注视的样子。
  • 龙服衡:龙形的服饰和衡器。
  • 落落:孤独的样子。
  • 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
  • 行潦:路上的积水。
  • 云门:神话中的门,通往天界。
  • 飞旌:飘扬的旗帜。
  • 虞帝:指舜帝。
  • 轩后:指黄帝。
  • 戛云璈:敲击云璈,璈(áo)是一种乐器。
  • 瑶佩:玉佩。
  • 霞帐:用霞光织成的帐篷。
  • 曲璚:弯曲的美玉。
  • 美嘉橘:美好的橘子。
  • 揽桂树:采摘桂树。
  • 岁逌逌:岁月悠长,逌(yōu)指悠长。
  • 悬旌:飘动的旗帜,比喻心情不定。

翻译

瑶台在云中若隐若现,菌阁与蕙楼相映成趣。沿着赤水河,背负着玄洲仙岛,仙人们骑着苍虬飞翔。 星辰环绕着绛阙天宫,日月环绕着丹丘仙山。华美的车盖下,龙旗飘扬,仙人们纷纷来此游玩。 瑶台高耸而缥缈,其中有位仙人,面容红润,头发翠绿,身着白衣。他遮蔽着玉制的芝草,摘取美玉,拔取若木的花,割取红色的草。 珍珠在海中长成树,桂树越过岭成为林。尘世不可久留,谁又能理解我的远大心志。 我将托付朱鸟作为媒介,与旧友约定。早晨在雁门上车,晚上在璚岛停留。 虎形的马车注视着,龙形的服饰和衡器挺拔。在孤独的长松下休息,涉过细小的流水。 在云门聆听仙乐,在霞表飘扬旗帜。在苍梧招待虞帝,在洞庭款待轩后。 敲击云璈,佩戴玉佩,披着霞帐,弯曲的美玉。欣赏美好的橘子,采摘桂树。 岁月悠长,即将迫近,心情如同飘动的旗帜,摇摆不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的仙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语言,展现了仙人们的生活和作者对仙境的向往。诗中“瑶台”、“菌阁”、“蕙楼”等词语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而“赤水”、“玄洲”、“苍虬”等则增添了神秘色彩。通过对仙人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仙境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