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喧樾墩得关鹤门所寄京回途中见怀之作用韵奉答

· 陶益
隔海归来渡晚流,冥冥细雨霎然收。 居人同对屋梁月,游子独栖何处洲。 远树停云仍在望,幽怀逸兴未曾休。 五湖大隐如相访,鹤氅纶巾定买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樾墩(yuè dūn):树荫下的土堆。
  • 冥冥:昏暗的样子。
  • 霎然:突然。
  • 屋梁月:月光照在屋梁上。
  • 幽怀逸兴:深藏的心思和超脱的兴致。
  • 五湖大隐:指隐居在五湖之间的高人。
  • 鹤氅(hè chǎng):用鹤羽制成的外衣,常指道士或隐士的服饰。
  •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编织的头巾,多为文人雅士所戴。

翻译

隔海归来,在傍晚的河流中渡过,昏暗中细雨突然停歇。 与居住的人一同对着屋梁上的月光,而我这游子独自栖息在何处的洲岛。 远处的树木和停驻的云仍在视野中,我深藏的心思和超脱的兴致未曾停歇。 如果五湖之间的大隐士相访,我定会买舟,穿上鹤羽外衣,戴上青丝头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心境与景象。诗中,“隔海归来渡晚流”一句,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又暗含了归家的期盼。后文通过对“屋梁月”、“何处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