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荼蘼

传来西域水,不及中园芳。 芍药含风细,玻瓈承露香。 着衣经月气,簪鬓压时妆。 玉手亲逢摘,霞光流洞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荼蘼(tú mí):一种植物,又称酴醾,属于蔷薇科,春季末夏季初开花,花白色,有香气。
  • 玻瓈:即玻璃,这里形容露水晶莹剔透。
  • 簪鬓:指插在头发上的簪子,这里用来形容女子打扮。
  • 洞房:原指新婚夫妇的房间,这里泛指室内。

翻译

来自西域的水,也不及园中荼蘼的芬芳。 芍药在微风中含苞待放,玻璃般的露水承载着花香。 穿着衣服,整个月都留有香气,插在发间的簪子压着时新的妆容。 亲手摘下这花,遇见那如玉般的手,霞光般的光彩流入了房间。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荼蘼花的香气与美丽,通过对比西域的水与中园的荼蘼,突出了荼蘼的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如“芍药含风细,玻瓈承露香”,形象地描绘了荼蘼花的娇艳与香气的持久。后两句则通过女子的打扮和亲手摘花的场景,增添了诗意与情感的色彩,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花香与美人相映成趣的意境。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