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孔佥宪二首

· 陶安
元凯春秋癖,愚溪钴鉧游。 遗文照千古,之子逼前修。 别久思刮目,忧来独倚楼。 倚楼人不见,江雨雁声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凯:指元稹和杜牧,两人都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此处借指有才华的人。
  • 春秋癖:指对历史有特别爱好,尤其指对《春秋》一书的爱好。
  • 愚溪:地名,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此处可能指孔佥宪的居住地或常去之地。
  • 钴鉧:古代的一种铜制器具,此处可能指孔佥宪的某种兴趣或活动。
  • 遗文:指前人的著作或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
  • 之子:指孔佥宪。
  • 逼前修:逼近前贤,指孔佥宪的文学或学术成就接近古代的贤人。
  • 刮目:重新审视,表示对某人的新认识或新评价。
  • 忧来:忧愁来临。
  • 独倚楼:独自一人倚靠在楼上,形容孤独和沉思的状态。
  • 江雨雁声秋:江边的雨声和雁的叫声,增添了秋天的凄凉感。

翻译

有才华的人对历史有着特别的爱好,就像元稹和杜牧对《春秋》的热爱一样,而孔佥宪则在愚溪之地进行着他的钴鉧之游。他的文学作品照亮了千古,他的成就接近古代的贤人。分别已久,我期待着重新审视他的成就,但忧愁来临时,我只能独自一人倚靠在楼上。当我倚楼远望时,却看不到他的身影,只听到江边的雨声和雁的叫声,增添了秋天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孔佥宪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元稹、杜牧的春秋癖和孔佥宪的愚溪钴鉧游,突出了孔佥宪的才华和成就。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倚楼的孤独场景,以及江雨雁声的秋景,抒发了诗人对孔佥宪的深切思念和忧愁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