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别离二首

· 陶益
风生战马鸣,貂裘冷如铁。 天子重边陲,壮士轻离别。 挥剑战秦城,据鞍持汉节。 日月忽已除,江山消积雪。 梅花不堪折,闺中怀更切。 佔毕写柔情,一行一哽咽。 愿得大刀头,于焉袪郁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古:模仿古代的风格或形式。
  • 别离:分别,离别。
  • 貂裘:用貂皮制成的衣服,常指贵重的皮草。
  • 天子:皇帝。
  • 边陲:边疆。
  • 挥剑:挥动剑,指战斗。
  • 秦城:秦地的城池,泛指边疆的城池。
  • 据鞍:骑在马上。
  • 汉节:汉朝的使节,这里指代表国家的使命。
  • 日月:时间。
  • :融化。
  • 积雪:厚厚的雪。
  • 梅花:一种冬季开花的植物,常用来象征坚强和纯洁。
  • 闺中:女子的内室。
  • 佔毕:占卜完毕,这里指写信。
  • 柔情:温柔的情感。
  • 哽咽:因悲伤而声音阻塞。
  • 大刀头:大刀的刀尖,这里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于焉:在这里。
  • :解除。
  • 郁结:心中的烦闷和不满。

翻译

风起时战马嘶鸣,貂皮衣冷硬如铁。 皇帝重视边疆,壮士不畏离别。 挥剑战斗在秦地的城池,骑在马上手持汉朝的使命。 日月匆匆流逝,江山上的积雪渐渐融化。 梅花虽美却难以折取,闺中的思念更加深切。 写信表达温柔的情感,每写一行都哽咽难言。 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解除心中的烦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壮士出征边疆的情景,以及闺中女子对远征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风生战马鸣”和“貂裘冷如铁”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后半部分则通过“梅花不堪折”和“一行一哽咽”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柔情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关怀。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