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诗寄欧桢伯行台

· 陶益
白云芳草漫悠悠,太息王孙耐簿游。 洗竹岩前邻虎豹,诛茅洞里狎猿猴。 桂枝偃蹇经年旷,山气巃嵷为客留。 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通称。
  • 簿游:指官吏的游历或巡视。
  • 洗竹:修剪竹子。
  • 岩前:山岩之前。
  • 诛茅:割除茅草。
  • 洞里:山洞之中。
  • 偃蹇:高耸,高傲。
  • 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耸的样子。
  • 鸱夷:古代的一种皮制酒囊。
  • 扁舟:小船。

翻译

白云和芳草漫无目的地飘荡,我深深叹息,贵族子弟忍受着官吏的游历。在洗竹岩前,邻近有虎豹,而在诛茅洞里,亲近着猿猴。桂树高耸,经过多年的荒废,山气高耸,因为客人而停留。不要说想回去却回不去,鸱夷原本就是泛着小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景象,通过白云、芳草、虎豹、猿猴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太息王孙耐簿游”一句,既表达了对贵族子弟游历的同情,也透露出诗人自己的无奈。后两句“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即使现实中难以实现,内心仍怀有泛舟江湖的梦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