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南驿即事

未晚商船集,将昏戍鼓多。 驿楼翔水雾,村火漏烟萝。 夜柝迎风急,寒潮候晚过。 常因白雉入,忆得海无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住宿,过夜。
  • 西南驿:位于西南方向的驿站。
  • 区大相:明代诗人。
  • 商船:进行商业贸易的船只。
  • 戍鼓:守卫边疆时敲击的鼓声,用以传递信号或鼓舞士气。
  • 驿楼:驿站中的楼阁。
  • 翔水雾:形容水雾缭绕,如同飞翔。
  • 村火:村庄中的灯火。
  • 烟萝:烟雾和藤萝,这里指村庄的景象。
  • 夜柝:夜间敲击的木柝,用以报时或警戒。
  • 迎风急:形容风声急促。
  • 寒潮:寒冷的潮水。
  • 候晚过:指寒冷的潮水在傍晚时分经过。
  • 白雉入:白雉是一种鸟,这里可能指某种祥瑞的象征。
  • 忆得海无波:回忆起海上平静无波的景象。

翻译

傍晚未至,商船已纷纷聚集,黄昏时分,边疆的鼓声此起彼伏。驿站的楼阁在缭绕的水雾中若隐若现,村庄的灯火透过烟雾和藤萝闪烁。夜间的木柝声随着风声急促响起,寒冷的潮水在傍晚时分缓缓流过。常常因为见到白雉这种祥瑞之鸟,而回忆起海上平静无波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驿站的景象,通过商船、戍鼓、驿楼、村火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边疆夜景图。诗中“夜柝迎风急,寒潮候晚过”一句,以风声和潮水的变化,传达出夜晚的宁静与边疆的孤寂。结尾的“忆得海无波”则透露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和平的渴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