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真定李巡抚出访谈岭海旧事
南逾梅鋗关,北涉滹沱水。井陉桑柘挂斜阳,云是尉佗旧时里。
尉佗当日窥南服,黄屋乘舆连左纛。老夫帝号窃自娱,汉世玺书勤讲睦。
陆生片语何雄哉,北首同登朝汉台。全胜楼船南下日,好过终军系颈来。
中丞熊轼抚全赵,越王旧里几临眺。忆昔提戈静海烽,此日登楼共长啸。
草莽遗踪何用伤,铜标旧事转荒凉。天书倘借前矛去,更上高台吊越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鋗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梅岭附近的关隘。
- 滹沱水:河流名,即今河北省的滹沱河。
- 井陉:地名,位于今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东麓。
- 尉佗:即赵佗,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建立南越国。
- 南服:指南方的土地。
- 黄屋:古代帝王所乘的车,以黄缯为盖。
- 左纛:古代帝王车上的装饰物,用以象征权威。
- 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
- 陆生:指陆贾,汉初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朝汉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汉朝的某个重要台阁。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终军:汉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 熊轼:古代车前横木上的装饰,用以象征权贵。
- 海烽:海上烽火,指海上的战事。
- 铜标:古代用以标记里程或边界的铜制标志。
- 前矛:古代战车前方的长矛,这里比喻前方的战事。
翻译
我南行越过梅鋗关,北渡滹沱河。在井陉,斜阳映照着桑柘树,据说这里是尉佗的故乡。 尉佗当年窥视南方的土地,乘坐黄屋车,车上装饰着左纛。他自立为帝,享受着帝号,而汉朝则通过玺书与他讲和。 陆贾的几句话多么雄壮,我们一同向北,登上朝汉台。比起楼船南下的日子,现在更好的是,终军那样的英雄将来也会被系颈而来。 中丞以熊轼之尊巡视全赵,多次来到越王的旧里。回忆起当年提戈静海烽的情景,今天我们一同登楼长啸。 草莽中的遗迹何必感伤,铜标的旧事已变得荒凉。如果天书能借给我们前方的战事,我们更应该登上高台,凭吊越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中,“南逾梅鋗关,北涉滹沱水”描绘了诗人的行踪,而“井陉桑柘挂斜阳,云是尉佗旧时里”则引出了尉佗这一历史人物。通过尉佗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时代的怀念。诗的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借天书之力,再次登上高台,凭吊越王,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追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英雄的无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