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遣怀

向夕氛气敛,天宇一何森。 皎月正临牖,微风时动林。 夏虫岂知冰,迎凉自悲吟。 端居感物变,旷然坐自深。 沉叹终往古,幽思缠鸣琴。 黄虞世已远,悠悠空我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向夕:傍晚。
  • 氛气:指雾气或不祥之气。
  • 天宇:天空。
  • 皎月:明亮的月亮。
  • (yǒu):窗户。
  • 旷然:心胸开阔的样子。
  • 沉叹:深沉的叹息。
  • 往古:古代。
  • 黄虞:指黄帝和虞舜,古代的贤明君主。

翻译

傍晚时分,不祥的雾气散去,天空显得格外辽阔深邃。明亮的月亮正好挂在窗前,微风不时吹动着树林。夏天的虫子怎能知道冰的寒冷,它们在迎接凉爽时自然发出悲伤的鸣叫。我独自坐着,感受到万物的变化,心胸变得开阔而深邃。深沉的叹息中,我思考着古代的事情,幽深的思绪缠绕在鸣琴之上。黄帝和虞舜的时代已经远去,空留我无尽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夏夜的静谧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皎月正临牖,微风时动林”等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夏夜图景,而“夏虫岂知冰,迎凉自悲吟”则巧妙地以夏虫之悲,比喻诗人内心的哀愁。最后,通过对“黄虞世已远”的感叹,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贤明时代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