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母寿歌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 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 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近闻小儿赴文僚,犹记大儿曾入朝。 三釜从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轻折腰。 借问高堂今何岁,两儿垂白堂前戏。 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谩说麻源是女身,须知南岳降夫人。 回看桂海鸾长度,却望绥山桃自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矫健,形容动作轻快有力。
  • 海鹤:海上的鹤,比喻高洁或超脱尘世。
  • 淩烟墟:凌驾于烟雾之上的废墟,形容高远超脱的境界。
  • :官吏的薪水。
  • 亲娱:使父母快乐。
  • 翩翩:形容动作轻快。
  • 奔骥:奔跑的骏马,比喻迅速。
  • 亲舍:指父母的家。
  • 叩帝阍:敲打天宫的门,比喻追求高远的目标。
  • 儒官:指从事文教的官员。
  • 三釜:古代计量单位,比喻微薄的俸禄。
  • 捧檄:手持檄文,指接受任命。
  • 五斗:古代计量单位,比喻微薄的俸禄。
  • 折腰:弯腰,比喻屈服或卑躬屈膝。
  • 垂白:头发花白,形容年老。
  • 承颜:承欢,使父母高兴。
  • 徇禄:追求俸禄,指做官。
  • :做官。
  • 麻源:地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女子的出身地。
  • 南岳:指南岳衡山,古代五岳之一。
  • 桂海:指南方,因南方多桂树而得名。
  • :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贵或美好。
  • 绥山:山名,可能指某地名。
  • 桃自春:桃花自然开放,比喻自然美好。

翻译

大儿子已经七十多岁,行动矫健如同海上的鹤,飞翔在烟雾缭绕的废墟之上。做官不一定要成为卿相,得到的俸禄足以让父母快乐。小儿子也已经六十四岁,壮志勃勃如同奔腾的骏马。昨天他离开父母的家,去追求高远的目标,今天他作为文教官员,荣耀地回到乡里。

最近听说小儿子去做了文官,还记得大儿子曾经入朝为官。虽然俸禄微薄,但他们都知道接受任命,不会因为微薄的俸禄而屈服。请问高堂(指母亲)今年多大年纪,两个儿子都已经头发花白,在堂前嬉戏。他们各自有人生道路,大儿子已经退休,小儿子还在做官。

不要说麻源的女子身份,要知道南岳衡山也降生了夫人。回头看看南方,鸾鸟已经高飞,再看绥山的桃花,自然开放,春天已经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两个儿子的不同生活状态,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母亲的敬爱。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矫如海鹤淩烟墟”、“壮志翩翩若奔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儿子们官场生涯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对儿子们成就的自豪。最后,通过对母亲年龄的询问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长寿和家庭幸福的祝愿。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