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学士忠铭先生山中四景文笔晴烟

建溪泠泠漱花坞,紫鳞白石纤可数。 练影晴披琼馆云,镜光直泻明珠浦。 碧玉环流学士家,桥南桥北问桃花。 当年意气看题柱,此日秋乘上汉槎。 桥头一别几经春,溪鸟啼花莫待人。 瀛洲亭上玻璃色,藜杖寻溪安可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建溪:指建水,在今福建省建瓯市。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声清脆。
  • :冲洗。
  • 花坞:花坛,花圃。
  • 紫鳞白石:形容水中石头色彩斑斓。
  • 纤可数:细小到可以一一数清。
  • 练影:指云影。
  • 琼馆:华美的馆舍。
  • 镜光: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 明珠浦:比喻水面美丽如明珠。
  • 碧玉环流:形容溪水清澈如碧玉。
  • 学士家:指学者的家。
  • 题柱:古代文人题诗于柱上,以示才华。
  • 上汉槎:指乘船上汉水。
  • 瀛洲亭:神话中的仙境,此处指美丽的亭子。
  • 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常指行走山林的工具。

翻译

建溪的水声清脆,冲洗着花坛,水中的紫鳞白石清晰可见。云影晴朗地覆盖着华美的馆舍,水面平静如镜,直泻如明珠般美丽。清澈的溪水环绕着学者的家,桥南桥北都可见桃花。当年意气风发,题诗于柱上,如今乘船上汉水,秋意正浓。桥头一别已过数春,溪鸟啼叫,花儿不等人的到来。瀛洲亭上景色如玻璃般清澈,手持藜杖寻溪而行,岂可得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山中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中“建溪泠泠漱花坞”等句,以清新的语言勾勒出溪水、花坛的静谧景致,而“练影晴披琼馆云”等句则展现了云影、水面的宁静与美丽。后文通过对比当年的意气与今日的秋意,表达了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