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后还西涧草堂

· 马治
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 东西南北人,坏屋敢求安。 昨闻府兵下,徒跣入荆菅。 一市人尽虚,衡门驻旌竿。 还家动盈月,瓶粟久已殚。 幸兹西涧西,草堂适平宽。 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 石梁不可援,更造酾风湍。 扫地山气润,开轩水声寒。 留榻依故处,援琴较初弹。 宾客稍稍来,畦蔬亦朝餐。 坐中谈时事,废食各永叹。 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 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 乃知荆扬交,蝶血原野丹。 频年劳人马,未得贼肺肝。 憧憧往来地,供亿困百端。 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旌竿:旗杆。
  • 瓶粟:瓶中的粮食,指储备的粮食。
  • :尽,耗尽。
  • 石梁:石桥。
  • :攀援,这里指修复。
  • 酾风湍:疏导风和水流。
  • :床。
  • 援琴:拿起琴。
  • 废食:停止进食。
  • 草窃:小偷小摸。
  • 翱翔:这里指军队驻扎。
  • 河干:河岸。
  • 荆扬交:指荆州和扬州的交界处。
  • 蝶血原野丹:形容战场上血流成河。
  • 憧憧:往来频繁的样子。
  • 供亿:供应,提供。
  • 飞翰:飞翔的鸟。

翻译

战争一旦爆发,十户人家九户破败。四处流浪的人,哪敢奢望安居。昨日听说府兵到来,人们赤脚逃入荆棘丛中。整个市场空无一人,简陋的房屋前驻扎着旗杆。回家已有一个月,瓶中的粮食早已耗尽。幸好西涧的西边,有一处平坦宽敞的草堂。竹林依旧完好,雨后的秀色刚刚显现。石桥无法修复,于是重新疏导风和水流。打扫后的山气湿润,开窗时水声带着寒意。床榻留在原处,拿起琴来弹奏。宾客渐渐到来,田园蔬菜也成了早餐。坐中谈论时事,停食各自长叹。西峰数里外,小偷小摸岂能难除。盛夏时军队集结,驻扎在河岸。才知道荆州和扬州的交界处,血流成河。连年劳师动众,未能彻底消灭敌人。往来频繁的地方,供应困顿百端。我生在这个时代,飘摇无依,愧对飞翔的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艰难生活和无奈心情。诗中通过对比战前的安宁与战后的破败,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中的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交织,展现了人们在动荡时局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明代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马治

元明间常州府宜兴人,字孝常。初为僧,能诗。元末,周履道避地宜兴,治为具舟车,尽穷阳羡山溪之胜,以诗唱和,成《荆南倡和集》。洪武初,为内丘知县,终建昌知府。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