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引蔓:(yǐn màn)指瓜果植物的藤蔓延伸。
- 囊粟:(náng sù)指谷物,这里比喻茄子。
- 彤胡:(tóng hú)红色的胡麻,这里指红色的调味品。
- 玉箸:(yù zhù)玉制的筷子,这里指珍贵的餐具。
- 助羹:(zhù gēng)辅助做汤的食材。
- 抱瓮:(bào wèng)指勤劳地灌溉。
- 学圃:(xué pǔ)指学习园艺。
翻译
著名的瓜果不蔓生,装在囊中的谷物未经陈放。 虽然与红色的调味品一同被推荐,却未曾被珍贵的玉筷亲近。 作为辅助做汤的食材,人们从不厌倦它,勤劳地灌溉是常态。 若你问起这盘中之物,应知这是学园艺之人所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茄子的描述,展现了其虽不显眼却勤劳实用的特点。诗中“名瓜不引蔓”与“囊粟未经陈”形成对比,突出了茄子的朴实无华。后文通过“彤胡荐”与“玉箸亲”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茄子虽不显贵,却有其独特的价值。结尾的“学圃人”则暗示了这种价值是由勤劳的园艺者所赋予的,体现了对劳动者的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