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垄

· 高适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lǒng):田埂。 未云已:没有停止。 一命:最低等的官职。

翻译

我这个远行的人站在田埂之上,看着田埂上的分流溪水。 溪水悠悠流淌没有尽头,我这个行人也还未停下脚步。 我才疏学浅,只获得了一个最低等的官职,带着一把孤剑就要行走万里。 我怎能不思念故乡呢?但我从未忘记报答知己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行客的心境。首两句通过垄头和分流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漂泊的氛围。接下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行人的旅程没有尽头,暗示了他的艰辛与坚持。“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认识和对未来的决心,尽管官职低微,却依然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知己的感恩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又展现了他的壮志豪情和感恩之心。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