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别驾壁

· 高适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 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 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别驾:古代官名,是州刺史的佐吏。
  • 李别驾:即李姓的别驾。
  • 握手相欢:形容亲密无间,彼此非常友好。
  • 鲁伯禽:指鲁国的伯禽,是周公旦的儿子,周成王的叔父,曾封于鲁,为鲁国的始祖。
  • 魏公子:指魏国的公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以好客著称。
  • 枥马:指马厩中的马。
  • 终始:指事情的始末,这里可能指的是人生的经历和感悟。

翻译

离开故乡并不远就遇到了知己,我们握手言欢,彼此间的欢乐是如此真切。 礼乐之声仿佛从遥远的鲁国传来,宾客们争相拜访如同魏国的公子无忌。 酒宴在傍晚时分随着明月升起而散去,马厩中的马儿在春风中长鸣。 一生中能有几次称心如意,今天我想向你询问人生的始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知己相遇的喜悦,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握手相欢”表达了与知己相逢的亲密无间,而“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则通过典故展现了宾客云集、礼乐传承的盛况。后两句则通过对酒宴散去、马鸣春风的描写,引出了对人生称意难得的感慨,以及对知己询问人生始末的期待,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知己的深厚情谊。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