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 高适
离心忽怅然,策马对秋天。孟诸薄暮凉风起,归客相逢渡睢水。 昨时携手已十年,今日分途各千里。 岁物萧条满路岐,此行浩荡令人悲。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诸(mèng zhū):古代泽薮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已淤塞消失。
  • 睢水(suī shuǐ):古代水名,流经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 岁物:指岁末时节的景物。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路岐:岔路,比喻人生的分岔路口。
  • 微禄:微薄的俸禄,指官职不高但有收入。

翻译

离别的心情突然感到怅然若失,我骑马迎着秋风。在孟诸的薄暮时分,凉风习习,我与归途中的你相遇在渡过睢水的地方。 回想昨日,我们携手同行已有十年,而今日我们却要各奔东西,相隔千里。 岁末的景物凄凉,满眼都是岔路,这次离别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家境贫寒,我羡慕你有微薄的俸禄,想要追随你,却不知该往何处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高适在秋天夜晚与友人李景参分别时的深情和无奈。诗中,“离心忽怅然”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通过“孟诸薄暮凉风起”和“岁物萧条满路岐”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最后两句“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既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羡慕,也透露出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