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 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 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 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 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 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 户牖观天地,阶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 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翕忽(xī hū):迅速,形容变化之快。
  • 玄黄:指天地,玄为天色,黄为地色。
  • 窈窕(yǎo tiǎo):深远曲折的样子。
  • 轩窗:高大的窗户。
  • 杳冥(yǎo míng):深远而不可见的样子。
  • 三界:佛教用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 弦望:指月亮盈亏的变化,弦为月缺,望为月圆。

翻译

四十九种变化,一十三次生死。 在迅速的天地间,驱驰着风雨之情。 是非纷扰,宠辱使人惊慌。 至人独自在幽深中鉴赏,随着昏暗与明亮而深远。 近在咫尺的山河与道路,高大的窗户映照着日月之庭。 别离何足挂齿,悲与乐本可并存。 我们这些人为何如此,依旧未能平息内心的惶恐。 金台虽可攀登,宝界却难以迎接。 从窗户观察天地,台阶之上是深远的未知。 自得三界之乐,又怎知万里的征途。 中国之内有要荒之地,人间宇宙中亦有荣耀。 弦望如朝夕之变,又何必叹息蜀道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中“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宇宙的变幻,而“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则展现了至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境界。最后,诗人以“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豁达态度,即使面对艰难,也不应过分叹息,因为变化是自然之道,也是人生之常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陈子昂诗歌的哲学深度和艺术魅力。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8首和《登幽州台歌》。 ► 1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