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推官赴官谯阳

· 高启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 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 频年劳吁谟,欲补千百疮。 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 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 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 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 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 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 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 谓宜只召见,拜起随班行。 上殿笏画地,论奏尽敷详。 如何竟报缺,不得瞻清光。 一官非所愿,欲令赴蛮荒。 徘徊出都门,风雨湿晓装。 行行过吴洲,木叶秋始黄。 逢予解鞍饮,激烈椎酒床。 平生忧时心,辛苦不自忘。 颇闻到官所,此去路尚长。 红日出雾迟,孤城海茫茫。 遗民似猿鹿,山谷多惊藏。 繁英艳踯躅,琐实推槟榔。 瘴疠况时作,投老恐子伤。 何不且少留,共骛豪华乡。 子笑不我顾,翩然决南翔。 明朝指鲸波,高帆若云扬。 去矣各异国,有意徒相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宸居:帝王的居所。
  • 鸡鸣: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式,鸡鸣时分官员上朝。
  • 九门:指皇宫的九个门。
  •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来记事。
  • 瘴疠:热带地区的一种疾病,由瘴气引起。
  • 槟榔:一种热带水果,常用于咀嚼。

翻译

长久以来的治理不善潜藏着混乱的种子,国家未能做好防范。起初如同洪水决堤,轻易地波及四方。多年来,我们不断努力寻求解决之道,试图修复千疮百孔的局面。你作为京城的客人,怀着满腔的忠诚和激昂的情感。你洗净冠帽,手捧书信,清晨献给朝廷。上书强调巩固国家大业,下书提出振兴衰败的法纲。即使有万死之险,你也相信圣明的君主会理解你的狂热。如果你的建议得以实施,定能带来时代的繁荣。帝王的居所虽远,却如同在天中央,遥不可及。鸡鸣时分,你随着仙人般的仪仗,穿过洞开的九门。你本应被召见,随着官员们一起上朝,手持笏板,详细论述你的奏章。然而为何最终报告缺失,未能得见君主的清光。一官半职并非你所愿,却被派往遥远的蛮荒之地。你在都门外徘徊,风雨中湿透了清晨的装束。一路行来,经过吴洲,秋叶初黄。遇到我时,你解鞍下马,我们激烈地推杯换盏。你一生忧国忧时,辛苦自不忘。听说你到达官所,此去路途尚长。日出雾散迟,孤城如海茫茫。遗民似猿鹿,山谷中多有惊藏。繁花艳丽如踯躅,琐碎的果实推挤着槟榔。瘴疠时常发作,我担心你年老体弱会受伤。何不留下来稍作停留,共同享受豪华的生活。你笑着不理我,翩然决定南飞。明早你将面对鲸波,高帆如云扬。我们各自去往不同的国度,只能怀着共同的理想遥相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王推官的深情告别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诗人通过对王推官忠诚报国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赏。同时,通过对国家现状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担忧。诗的结尾,诗人以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和对共同理想的怀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