簳山晓发经行福泉过青龙

· 陆深
画船春尽水云和,晓梦中间十里过。 山色拥螺澄海雾,溪流如带绾江波。 逢人每问三三径,对酒遥闻款款歌。 最爱凌空凭雁塔,何妨此地著渔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簳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晓发:早晨出发。
  • 福泉:地名,可能指有福气的泉水。
  • 青龙:地名,可能指青龙山或青龙河。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 水云和:水面上的云雾缭绕,和谐相融。
  • 十里过:行走了十里路。
  • 拥螺:形容山色青翠,如同螺壳。
  • 澄海雾:澄清的海雾。
  • 绾江波:江波如带,形容江水波纹。
  • 三三径:小径,可能指通向某个地方的小路。
  • 款款歌:悠扬的歌声。
  • 凌空:高耸入云。
  • 凭雁塔:依靠着高耸的雁塔。
  • 渔蓑:渔夫的蓑衣,这里指渔夫的生活。

翻译

春夜已尽,我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船在水云缭绕的环境中出发,清晨的梦中,我已行过了十里路。山色青翠如螺壳,海雾澄清,溪流如同丝带般缠绕着江波。我逢人便询问那条小径的去向,远远地听到悠扬的歌声,我便举杯对饮。我最喜欢高耸入云的雁塔,何妨在此地披上渔夫的蓑衣,享受这份宁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春晨乘船旅行的所见所感。诗中,“画船春尽水云和”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以“画船”和“水云和”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晨水景。后文通过“山色拥螺澄海雾,溪流如带绾江波”等句,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壮美。诗人的情感则通过“逢人每问三三径,对酒遥闻款款歌”等句得以体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