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年容庵黄正郎

· 区越
宿草龙山已满茔,死生交义最关情。 翻思一束生刍奠,恨不当年与泪倾。 公道有时遭物议,春秋直笔采贤名。 九原可作谁为力,赖是通家世讲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草:隔年的草。
  • 龙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墓地所在的山。
  • 满茔:坟墓已满,指逝者已安葬。
  • 死生交义:生死之交的情义。
  • 翻思:回想。
  • 生刍:新割的草,古代用以祭奠死者。
  • :祭奠。
  • 公道:公正的道理。
  • 物议:众人的议论。
  • 春秋直笔:指史书公正地记载历史。
  • 采贤名:记载贤人的名声。
  • 九原:指墓地,也泛指阴间。
  • 可作:可以起死回生。
  • 通家:世交。
  • 世讲:世代相传的讲义。

翻译

隔年的草已经长满了龙山的坟墓,生死之交的情义最为深重。回想起来,我曾用新割的草来祭奠你,恨不得当年能与你一同流泪。公道有时候会遭到众人的非议,但史书会公正地记载贤人的名声。如果阴间可以起死回生,谁又能为此出力呢?幸好我们是世交,世代相传的讲义让我们心意相通。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名声的肯定。诗中,“宿草龙山已满茔”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而“死生交义最关情”则凸显了与逝者的深厚情谊。后两句通过对祭奠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无尽思念。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公正的史书会记载贤人的名声,暗示了逝者的高尚品质将永载史册。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公正的追求。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