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海张氏节孝卷

· 区越
矢尽狐山死报天,海濒孤寡实堪怜。 高枫泣望三千里,遗骨收归四十年。 直赖精诚相感格,所嗟情事久针毡。 全归再仗邻翁力,岂得亲贤是偶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矢尽狐山:比喻力量耗尽,面临绝境。矢,箭;狐山,山名,此处泛指山。
  • 死报天:以死来报答天意或国家。
  • 海濒孤寡:海边孤苦无依的寡妇。濒,靠近;孤寡,指失去丈夫的妇女。
  • 高枫泣望:高大的枫树似乎在哭泣,望着远方。
  • 遗骨收归:将战死者的遗骨收集并送回家乡。
  • 精诚相感格:真诚的心意能够感动上天或他人。精诚,真诚;感格,感动。
  • 情事久针毡:形容心情焦虑,如坐针毡。针毡,比喻坐立不安。
  • 全归:完整地归还。
  • 亲贤:亲近贤人。

翻译

在狐山耗尽了箭矢,以死来报答天意,海边的孤寡妇人实在可怜。高大的枫树似乎在哭泣,望着远方的三千里,战死者的遗骨在四十年后才被收集送回。正是依靠着真诚的心意感动了上天,所感叹的是长久以来的焦虑和不安。完整地归还遗骨再次依靠邻家老人的力量,这难道仅仅是亲近贤人的偶然结果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海边孤寡妇人的悲惨境遇和对战死者的深切怀念。诗中,“矢尽狐山死报天”一句,既表现了战士的英勇,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文通过“高枫泣望”和“遗骨收归”等意象,深化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真诚和邻里互助的赞颂,以及对社会正义和人伦情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苦难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温暖关怀。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