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谣

金木难,丑之年,大同六月风尘连。将军死绥战士哭,束刍斗米当十千。 司徒受命出饷边,纶巾羽扇何翩翩。指挥捆载赴急援,上山下山鱼贯联。 营中望见气十倍,抆涕裹血张两弮。君不见丞相昔日下三川,木牛流马何其便。 司徒之功相后先,司徒之功相后先,请观渭上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木难:指金属和木材难以获得,暗示物资匮乏。
  • 丑之年:指特定的年份,丑年。
  • 风尘:指战乱或动荡的局势。
  • 将军死绥:将军在战场上牺牲。
  • 束刍斗米:捆绑的草料和斗量的米,指军粮。
  • 当十千:价值相当于十千,形容物价昂贵。
  • 司徒:古代官职名,此处指负责军粮供应的官员。
  • 纶巾羽扇:纶巾是丝织的头巾,羽扇是羽毛扇,形容官员的装束。
  • 翩翩:形容举止优雅。
  • 捆载:装载货物。
  • 急援:紧急支援。
  • 鱼贯联:像鱼群一样连续不断。
  • 抆涕裹血:擦去眼泪和血迹,形容战士的悲壮。
  • 两弮:双弓,指战士的武器。
  • 丞相:古代官职名,此处指诸葛亮。
  • 三川:指黄河、洛河、伊河,此处泛指中原地区。
  •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于运送军粮。
  • 渭上田:渭河边的田地,此处指诸葛亮的功绩之地。

翻译

在物资匮乏的丑年,大同地区六月战乱连连。将军战死沙场,战士们悲痛哭泣,军粮昂贵,一捆草料和一斗米价值十千。 司徒受命负责军粮供应,他装束优雅,手持羽扇,指挥着装满货物的车辆紧急支援前线,车辆像鱼群一样连续不断地上山下山。 营中的士兵看到这一幕,士气大增,他们擦去眼泪和血迹,紧握双弓。你没看见吗?昔日丞相下三川时,木牛流马运输军粮是多么便利。 司徒的功绩与丞相相提并论,司徒的功绩与丞相相提并论,让我们看看渭河边的田地,那里见证了他们的功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边城的战乱景象,通过对比将军的牺牲和司徒的军粮支援,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性。诗中“金木难”、“束刍斗米当十千”等句,反映了战时物资的紧缺和物价的高涨。而“纶巾羽扇何翩翩”、“上山下山鱼贯联”则生动描绘了司徒的优雅举止和军粮运输的繁忙景象。最后通过提及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将司徒的功绩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提并论,强调了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悯,也赞颂了后勤保障者的功绩。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