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海钓文明先生挽诗

· 陆深
朝野名传翰墨馀,白头空有读残书。 南荒秋早逢摇落,四海人多问起居。 塞下当年曾失马,钓丝终岁竟忘鱼。 八哀此日还成赋,惭愧先生识面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海钓文明先生:指一位名叫萧海钓的文人,文明可能是他的字或号。
  • 挽诗:哀悼死者的诗。
  • 翰墨:指书写、文学。
  • :剩余,这里指晚年。
  • 白头:白发,指年老。
  • 读残书:指读书到老,书已翻阅残破。
  • 南荒: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摇落:指草木凋零,比喻人的衰老或死亡。
  • 起居:日常生活。
  • 塞下:边塞之下,指边疆地区。
  • 失马: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比喻不幸中的幸运。
  • 钓丝:钓鱼的线,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竟忘鱼:指专心于钓鱼而忘记了鱼,比喻专注于某事而忘记了本来的目的。
  • 八哀:指哀悼的诗篇。
  • 识面疏:指与萧海钓的交往不深。

翻译

朝野间传颂着你的文学名声,晚年只有残破的书本相伴。 南方边远之地秋早凋零,四海之内人们都在询问你的近况。 边塞之下曾有过失马的幸运,整年钓鱼却忘了鱼的存在。 今日为你写下这哀悼的诗篇,愧疚于与你相识不深。

赏析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萧海钓文明先生的哀悼与敬意。诗中,“朝野名传翰墨馀”一句,既赞扬了萧海钓的文学成就,又暗含了对他人生的总结。后文通过“南荒秋早逢摇落”等句,描绘了萧海钓晚年的孤独与边远,以及人们对他的关心。最后两句“八哀此日还成赋,惭愧先生识面疏”,则表达了诗人对萧海钓的敬仰与自己未能深交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