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效古

· 陆深
肃肃迨秋夕,明明月流光。 众星灿若珠,三五正纵横。 居人不能寐,客子怀故乡。 大化无停运,弦望倏相当。 鸿雁多哀思,庭柯变青黄。 时往老将至,悲来夜何长。 咏彼蒹葭诗,怅望宛中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肃肃:形容秋夜的清冷。
  • :及,到。
  • 明明:明亮的样子。
  • 流光:流动的光线,这里指月光。
  • 三五:指星星,古代以“三五”指星辰。
  • 大化:指自然的变化。
  • 弦望:指月相的变化,弦指半月,望指满月。
  • :忽然。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书信的人。
  •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 蒹葭:芦苇。
  • 怅望:惆怅地望着。

翻译

秋夜清冷,月光明亮如流光。 众多星星灿烂如珠,三五成群纵横天际。 居住在此的人难以入眠,远方的游子怀念故乡。 自然的变化永不停歇,月相变化忽然间就到了满月。 鸿雁带来哀思,庭院中的树木由绿变黄。 时光流逝,老去即将到来,悲伤涌上心头,夜晚变得多么漫长。 吟咏着那首关于芦苇的诗,惆怅地望着芦苇丛中的中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月光、星辰、鸿雁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乡思念的感慨。诗中“肃肃迨秋夕,明明月流光”以清冷的秋夜和明亮的月光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后文通过对月相变化的描写,以及鸿雁和庭柯的变迁,进一步抒发了对时光无情和人生易老的感慨。最后,以吟咏蒹葭和怅望芦苇中央作结,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