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一朝见桃花有感

· 陆深
玄都观里到应迟,前度刘郎鬓已丝。 燕语莺啼有何意,石桥流水至今疑。 一枝带雨比颜色,千树蒸霞劳梦思。 莫遣渔郎重问路,此中元少外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都观:古代道观名,这里指桃花盛开的地方。
  • 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曾有诗句“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 鬓已丝:鬓发已经像丝一样白。
  • 燕语莺啼:燕子和黄莺的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
  • 石桥:石制的小桥。
  • 蒸霞:形容桃花盛开如云霞。
  • 渔郎:指传说中的渔夫,这里比喻外人。
  • :原来。

翻译

在玄都观里赏桃花,我来得或许已经迟了,就像前度的刘郎,我的鬓发也已经斑白。燕子的呢喃和黄莺的啼鸣,它们究竟有何深意?石桥下的流水,至今仍让我疑惑不解。一枝桃花带着雨露,显得格外鲜艳,千树桃花盛开如云霞,让人梦绕魂牵。不要让渔夫再次问路来到这里,这个地方原本就少有外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后一日观赏桃花时的感慨。诗中,“玄都观里到应迟”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美景的向往,又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前度刘郎鬓已丝”的自比,诗人抒发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桃花的娇艳与春天的生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最后两句则以一种隐逸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桃花源的珍视与对外界的隔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