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寺方丈寺

双溪流水玉磋磋,溪上丛林仄径过。 霰雪眇冥当昼合,芙蓉蹙沓倚檐多。 朅来席影连芳沼,欲去钟声出暝萝。 向日书堂今寂寞,碧峰回首一高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相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
  • 方丈:寺庙的主持或住持。
  • 崔光玉:明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
  • 双溪:两条溪流。
  • 流水玉磋磋:形容溪水清澈,声音悦耳。
  • 丛林:密集的树林。
  • 仄径:狭窄的小路。
  • 霰雪: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眇冥:昏暗不明。
  • 当昼合:在白天时合拢,指天色昏暗。
  • 芙蓉:荷花。
  • 蹙沓:聚集的样子。
  • 倚檐多:靠在屋檐边很多。
  • 朅来:来到。
  • 席影:指树影。
  • 芳沼:美丽的池塘。
  • 欲去:即将离开。
  • 钟声:寺庙的钟声。
  • 暝萝:昏暗中的藤萝。
  • 书堂:读书的地方。
  • 寂寞:冷清,无人打扰。
  • 碧峰:青翠的山峰。
  • 高歌:大声歌唱。

翻译

双溪的流水清澈悦耳,玉磋磋作响,溪畔的丛林间,狭窄的小路蜿蜒而过。 霰雪飘洒,使得白昼变得昏暗不明,荷花聚集在屋檐边,倚靠着显得格外多。 来到这里,树影连绵至美丽的池塘,即将离去时,钟声从昏暗的藤萝中传出。 往日的读书地方如今显得冷清寂寞,回首望向青翠的山峰,我不禁高声歌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无相寺方丈寺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中,“双溪流水玉磋磋”和“芙蓉蹙沓倚檐多”生动地描绘了溪水的清澈和荷花的繁盛,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而“霰雪眇冥当昼合”则巧妙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后两句“朅来席影连芳沼,欲去钟声出暝萝”则通过对比来访与离去时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留恋。最后,“向日书堂今寂寞,碧峰回首一高歌”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崔光玉

崔光玉,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四年(一五七六)举人。官通判。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