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寺对雨

一雨妨游屐,萧然自化成。 墙披苍藓合,谷概白云平。 涧急遥传响,峰连岂辨名。 骤随鸣磬韵,细逐讽经声。 檐卜居然长,池莲未便倾。 飘飏浑搅梦,登眺不胜情。 天柱应全暗,金沙想半盈。 晚晴山更碧,佛日透林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游屐(yóu jī):指游人的脚步。
  • 萧然(xiāo rán):形容环境清静。
  • 苍藓(cāng xiǎn):青苔。
  • 谷概(gǔ gài):山谷的景象。
  • 鸣磬(míng qìng):敲击的磬,一种佛教乐器。
  • 檐卜(yán bǔ):一种植物,此处指其花朵。
  • 金沙(jīn shā):金色的沙子,此处指阳光下的沙地。
  • 佛日(fó rì):佛教中的吉祥之日,此处指阳光。

翻译

一场雨阻碍了游人的脚步,却自然地使这地方变得清静。 墙上青苔密布,山谷中白云平铺。 急流在远处传来声响,山峰相连难以辨认其名。 突然间,随着磬声的响起,细碎的诵经声随之而来。 檐卜花竟然盛开,池中的莲花还未完全凋谢。 飘扬的雨丝似乎搅乱了梦境,登高远望,情感难以自持。 天柱峰应该全被云雾遮蔽,金色的沙滩想必半是湿润。 傍晚天晴,山色更加碧绿,佛光透过树林,显得格外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化成寺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的宁静与清新。诗中,“墙披苍藓合,谷概白云平”等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后文通过“骤随鸣磬韵,细逐讽经声”等句,巧妙地将自然与宗教氛围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存的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崔光玉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

崔光玉

崔光玉,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四年(一五七六)举人。官通判。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