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

竹梢藤蔓冷僧扉,门外苍松忽减围。 戚药更谁悲远志,摘花犹得访蔷薇。 落潮渔艇晚初阁,上浦风帆健欲飞。 丝管暮年陶写尽,谢公何日复东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戚药:指悲伤的药物,比喻悲伤的事情。
  • 远志:一种草药,这里比喻远大的志向或远离家乡的思念。
  • 摘花:这里指采摘花朵,比喻寻访美景或佳人。
  • 蔷薇:一种美丽的花朵,这里象征美好的事物或人。
  • 落潮:指潮水退去。
  • 渔艇:小渔船。
  • 晚初阁:傍晚时分,渔船停靠在岸边。
  • 上浦:指江河的上游。
  • 风帆:船帆。
  • 健欲飞:形容船帆张开,船只欲飞的样子。
  • 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 陶写:指用音乐或诗歌来表达情感。
  •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任何有才华的人。
  • 东归:向东返回,这里可能指回到东方或家乡。

翻译

竹梢和藤蔓轻轻触碰着冷清的僧房门扉,门外的苍松似乎突然减少了它的围度。 悲伤的药物又有谁会为远大的志向而感到悲哀呢?采摘花朵还能寻访到美丽的蔷薇。 潮水退去,渔船在傍晚时分停靠在岸边,上游的风帆张开,船只仿佛要飞翔。 暮年的我用音乐和诗歌来表达情感,不知何时才能像谢公那样再次东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竹梢藤蔓冷僧扉”和“门外苍松忽减围”描绘了寺庙的幽静和自然的变迁,而“戚药更谁悲远志”则表达了诗人对远大志向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落潮渔艇晚初阁”和“上浦风帆健欲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结尾的“谢公何日复东归”则是对归乡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陶望龄

陶望龄

明浙江会稽人,字周望,号石篑。陶承学子。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祭酒。好王守仁学说,以讲学著称。卒谥文简。有《解庄》、《水天阁集》、《歇庵集》。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