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夏冰

· 高启
寒收疑冻井,晚荐纳凉宫。 抱洁存天质,销炎夺化工。 气蒸金碗润,色映玉盘空。 弱藻含犹在,纤尘隔未通。 非山宁可倚,是水复当融。 照夜何须月,惊秋讵待风。 制屏应不隐,作佩定难攻。 客貌清谁并,仙肌莹自同。 宜涵筠簟素,愁逼桂炉红。 愿解行人暍,分贻道路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收:寒冷的气息收敛。
  • 疑冻井:怀疑是冻结的井水。
  • 晚荐:晚上供奉。
  • 纳凉宫:供人纳凉的宫殿。
  • 抱洁:保持清洁。
  • 天质:天生的本质。
  • 销炎:消除炎热。
  • 夺化工:超越自然的工艺。
  • 气蒸:水汽蒸腾。
  • 金碗润:金碗因水汽而显得湿润。
  • 色映:色彩映照。
  • 玉盘空:玉盘显得空旷。
  • 弱藻:细小的水藻。
  • 含犹在:仍然包含其中。
  • 纤尘:细小的尘埃。
  • 隔未通:被隔绝而无法通过。
  • 非山宁可倚:不是山,怎能依靠。
  • 是水复当融:是水,又应当融化。
  • 照夜何须月:照亮夜晚何必需要月亮。
  • 惊秋讵待风:惊动秋天何需等待风。
  • 制屏应不隐:制作屏风应该不会隐藏。
  • 作佩定难攻:作为佩饰一定难以攻破。
  • 客貌清谁并:客人的面貌清秀无人能比。
  • 仙肌莹自同:仙人的肌肤晶莹与冰相同。
  • 宜涵筠簟素:适宜包含在竹席的素净中。
  • 愁逼桂炉红:忧愁逼近桂木炉火的红光。
  • 愿解行人暍:愿意解除行人的炎热。
  • 分贻道路中:分赠给路途中的人。

翻译

寒冷的气息似乎收敛于冻结的井水,晚上将冰块供奉在纳凉的宫殿。 冰块保持着清洁,展现了天生的本质,消除了炎热,超越了自然的工艺。 水汽蒸腾使得金碗显得湿润,色彩映照在空旷的玉盘上。 细小的水藻仍然包含其中,细小的尘埃被隔绝而无法通过。 不是山,怎能依靠;是水,又应当融化。 照亮夜晚何必需要月亮,惊动秋天何需等待风。 制作屏风应该不会隐藏,作为佩饰一定难以攻破。 客人的面貌清秀无人能比,仙人的肌肤晶莹与冰相同。 适宜包含在竹席的素净中,忧愁逼近桂木炉火的红光。 愿意解除行人的炎热,分赠给路途中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夏冰的描绘,展现了冰的清凉与纯洁,以及它在夏日中的重要作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寒收疑冻井”、“销炎夺化工”等,形象地表达了冰的特性。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冰的赞美之情,以及希望它能带给人们清凉与舒适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清凉的向往和对冰的独特感受。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