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溪

· 高启
粉痕凝水春溶溶,暖香流出铜沟宫。 月明曾照美人浴,影与荷花相向红。 玉肌羞露谁能见,只有鸳鸯窥半面。 绛绡围掩怯新凉,归卧芙蓉池上殿。 空洗铅妆不洗妖,坐倾人国几良宵。 骊山更有汤泉在,千古愁魂一种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溶溶: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 铜沟:指宫廷中的排水沟。
  • 绛绡:红色的薄纱。
  • 怯新凉:害怕初秋的凉意。
  • 铅妆:指化妆。
  • 骊山:山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有著名的华清池温泉。
  • 汤泉:温泉。

翻译

春水带着粉色的痕迹,融融流淌,宫廷的铜沟中流出了温暖的香气。 明亮的月光曾照见美人沐浴,她的身影与盛开的荷花相映成红。 美人的玉肌羞于露面,谁能得见?只有鸳鸯窥见了她半面的美丽。 红色的薄纱轻轻围裹,害怕初秋的凉意,她回到芙蓉池边的宫殿中安卧。 虽然洗净了妆容,却洗不去那份妖娆,几度良宵,她的美貌足以倾国。 骊山之上更有温泉,千古以来的愁魂,都在这温泉中消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宫廷中的美人沐浴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美人的娇羞与宫廷的奢华。诗中“影与荷花相向红”一句,巧妙地将美人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结尾提及骊山的温泉,不仅增添了历史感,也隐含了对美人魅力的无限遐想。整首诗语言婉约,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宫廷生活的想象。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