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公井

· 高启
寥寥武城宰,遗井虞山阴。 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 艺囿自可灌,道源谁复寻。 弦歌听已歇,瓶绠看还沉。 无为渫弗食,恻恻起叹音。 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寥寥:稀少。
  • 武城宰:指古代武城(地名)的官员。
  • 遗井:留下的井。
  • 虞山:山名。
  • :山的北面。
  • :取水。
  • 九仞:形容极深。
  • 艺囿:指园林或艺术领域。
  • 道源:指道的根本或源泉。
  • 弦歌:指音乐或文化教育。
  • 瓶绠:瓶子的绳索,这里指汲水的工具。
  • :淘井。
  • 恻恻:悲伤的样子。
  • 一瓢:指简单的饮食。
  • 庶几:或许,表示希望。
  • 回也:指孔子弟子颜回,以节俭著称。

翻译

稀少的武城官员留下的井,位于虞山的北面。 千年来汲水未曾枯竭,井深九仞,功绩深远。 艺术园林自然可以灌溉,但道的源泉谁还会去探寻? 音乐和教育的声音已经停歇,汲水的绳索看起来还在沉没。 不要因为井水未被利用而感到悲伤,发出叹息。 一瓢简单的饮食带来的快乐未曾改变,希望像颜回那样保持初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井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怀念与忧虑。诗中“千载汲未竭”与“九仞功应深”赞美了古井的恒久与深远,而“艺囿自可灌,道源谁复寻”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结尾处提到颜回的节俭与坚守,寄托了作者对保持传统美德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国忧民之情。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